读书的三重境界:

2024-05-05 03:54

1. 读书的三重境界:

1、出自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

2、3网上已有答案,讲解已经很详细,复制如下:
第一境界:“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,这词句出晏殊的《蝶恋花》,原意是说,“我”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,西风黄叶,山阔水长,案书何达?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,做学问成大事业者,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,登高望远,瞰察路径,明确目标与方向,了解事物的概貌。这自然是借题发挥,以小见大。那如果按原词解,这几句是情感堆积、蕴酿期,是对下文“望尽天涯路”一种铺垫。喝酒的这个境界,是寒喧之后,刚数杯下肚,酒气略微上升阶段。此时,欢者更欢,愁者愈愁,不过,肚中纵有千番言语,表面上不大多“和风细雨”。灌水的这个阶段是,刚刚“触”网不久的菜鸟雏儿,打字不快,技术不懂,骂架不行,所以,不管论坛(BBS)、聊天室,一般都比较“谦虚”,也不敢大动作灌水,还多是“新手上路,多多关照”之词,显得比较“礼貌”,比较“懂事儿”。然而,从“菜鸟雏儿”到“灌水专家”的心态与资格,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。 

二境界的这段诗句,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《蝶恋花》。原词是:“伫倚危楼风细细,望极春愁,黯黯生天际。草色烟光残照里,无言谁会凭阑意。拟把疏狂图一醉,对酒当歌,强乐还无味。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王国维在这里,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。他想说明,对事业,对理想,要执着追求,忘我奋斗,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,一切都要在所不惜。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;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 
。 
第三境界,王国维则采用了宋代词人辛弃疾《青玉案•元夕》中的词句。辛弃疾的原词是: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,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王国维用在此处,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、多年磨练之后,就会逐渐成熟起来,就能明察秋毫,豁然领悟。这就达致了最后的成功。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。这是厚积薄发、功到自然成。

读书的三重境界:

2. 读书的三种境界?

宋代的《五灯会元》里,有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。禅师青原行思谈及他的参禅过程,认为经历了三种境界,刚开始是“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”,初悟时是“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”,彻悟时是“看山还是山,看水还是水”。由懵懂无知,到雾里看花,再到透彻明悟,有我、无我、忘我,三种境界,依次展开,引人深思。
一、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,初识世界,一切都是新鲜的,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,人家告诉他这是山,他就认识了山,告诉他这是水,他就认识了水。
二、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。追求一生,劳碌一生,心高气傲一生,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,于是抱恨终生。
三、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,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。茅塞顿开,回归自然。人在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,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。任你红尘滚滚,自有清风朗月。面对芜杂世俗之事,一笑了之,了了有何不了。
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,看水又是水了。正是:人本是人,不必刻意去做人;世本是世,无须精心去处世;便也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。

扩展资料
有一个小故事很能帮助大家理解这句话。
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,主持人出了“6+9等于几”的题目,大家都想,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单,结果谁都不敢立即抢答,而是苦苦思索.突然,一个几岁的孩子说等于15,人们都向他投去异样的目光,直到主持人宣布他的答案正确时,人们才收回目光,并责怪自己的思想太复杂了,错过了抢答的机会。
参考资料
人民网-读书“三境”

3. 读书的三种境界?

一、诸葛亮:“观其大意”读书法

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,他不仅好学,而且善学,因此才能成就他的“足智多谋”。诸葛亮读书只“观其大略”,他读书远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,而是正常的休息。他也不会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,撷取精华,掌握其实质。事实证明,最终读书求大略、得其精髓的诸葛亮成为一代贤相。
二、陶渊明:“会意”读书法

顾名思义,五柳先生读书时更着重追求抓住重点,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。他追求读书会意,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,而不是死抠个别字句。这一点也可从《五柳先生传》中:“每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”一句了解到五柳先生对“会意”的追求。

三、孔子:“思丶问丶习”读书法

孔子主张读书时要重视思考,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动脑筋。他说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另外读书在于求知识,不懂又不问是求不到知识的(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)。第三,当发现问题时要设法解决,而解决的办法,在于请教或者读相关的句子。最后,也要经常巩固复习才能将知识深入掌握,正是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

读书的三种境界?

4. 读书的三大境界

读书三境界,是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。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说:"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之境界:'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'。此第一境也。'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'此第二境也。'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'。此第三境也。"
 
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,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,登高望远,瞰察路径,明确目标与方向。
 
 王国维的治学第二境界是指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不是轻而易举,随便可得的,必须坚定不移,经过一番辛勤劳动,废寝忘食,孜孜以求,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。
 
 王国维认为治学要达到第三境界,必须有专注的精神,反复追寻、研究,下足功夫,自然会豁然贯通,有所发现,有所发明,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。

5. 读书的四重境界

1. 读起来:读起来爽,但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;
  
 2. 写下来:通过做笔记,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书本的内容,促使知识内化;
  
 3. 用起来:学以致用,沉淀下来的才是教育;
  
 4. 传出去:传道受业,教学相长。
  
 昨天收到一位书友的消息,向他推荐的《刻意练习》,让他有了顿悟的感觉,促使他反思自己工作和学习中的行为,同时减少了追剧时间。感觉自己的读书活动能影响身边的人,很有价值。

读书的四重境界

6. 读书的三重境界

哲学上有一个概念,叫人生的三重境界。第一重是一个人刚踏入社会,踌躇满志,觉得自己无所不能,其实是无知者无畏;第二重,通过历练和积累,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优势,知道自己能做什么;第三重,经过长时间的磨砺,慢慢才发现自己的短处,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。
  
 这才算有了最宝贵的品质:自知之明。其实读书也有三重境界。
  
 第一重,是被环境所迫,读那些不得不读的书,比如为了升学和考试,我们不得不读一些教材和教辅书。
  
 第二重,是因为渴求知识,读了大量不知道如何“应用”的书。当我们踏入社会后,出于自我提升的需求,往往会在他人的推荐和影响下,来者不拒,不加选择地读了很多书。大部分人目前处于这个阶段。
  
 第三重,这个阶段读书不求数量,而是追求质量,每读完一本书,都能把这本书应用于生活,将知识转化为能力,或者用于巩固自己的三观,进而指导自己的人生,做出更好的选择,这种境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。
  
 在生活与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,我们也很需要一种极简主义的学习方式。这个时代的读书与学习应该采用“极简精读法”。
  
 希望更多的人在掌握了方法后,能够从第二重境界进入第三重境界:把读过的每一本书,都变成改变自己人生的书。

7. 读书的四种境界

      刚刚看了一篇简文,书中提到了网络上说的读书的四种境界。于是摘抄如下:
  
      第一种境界: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;第二种境界: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;第三种境界: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;第四种境界:“欲穷干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。
  
       看后觉得以上所说很精辟。反观自身,前几年的读书经历,也可谓是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坐得上冷板凳,坚定的信念和毅力,是读书初期的必须。
  
       阅读,即悦读,感受读书之美,愉悦心灵。读书的快乐是浸润人心,享受精神的洗礼。有言读书是一场心灵的旅行,其实读书也是一场生命的旅行。读书永远在路上,沿途的风光和美景,飨食着我们的视野,引领我们走向远方,遇见美好。这,岂不正像那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的洒脱、旷达。
  
       至于那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的境地,是自己当前需要努力和企及的高度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,则是衷心的希望与目标了。

读书的四种境界

8. #读书的三重境界#

我们都提倡多阅读,那么,阅读的目的和意义,到底在哪里?
  
 首先,通过大量的阅读,我们可以增长见识。世界那么大,我们的生活圈子却那么小。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,就得走出去。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。
  
 但是,想要真正的走出去,也不是那么的容易。并不是每个人的人生,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生活中,总有太多的牵挂,让我们放不下,走不开。
  
 那么,我们能做的,就是读书了。
  
 读书,可以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,外面的生活,外面的风土人情,外面的江山如画……
  
 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"读书,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,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  
 读书的好处还远不止此。不过,读书也是有讲究的。
  
 从境界上来说,读书有三重境界。
  
 第一重境界:见自己。通过读书,可以让我们的心觉醒,从而真正的了解自己,认清自己。既不自大、自负、自视清高,认为浊世滔滔,天下皆醉吾独醒;也不妄自菲薄,阻碍自身的发展。力争上游,奋发图强,才是我们该有的精神风貌。读书,就是让我们读别人的故事,品自己的人生,这是产生共情的基础。
  
 第二重境界:见众生。通过读书,我们才能广泛而深入的了解世界,了解众生之苦,体会生活的千姿百态,觉悟众生的命运无常。因为懂得,所以慈悲。我们的人文关怀,人道主义思想,道德良知的觉醒,都可以通过读书来修成;从而积善成德,功德无量,这才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修行。
  
 第三重境界:见天地。通过读书,我们可以了解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。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"当我们通过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各种书籍,掌握了天地运行的普遍规律,我们就能够更好的融入自然,融入社会,成为天地的一分子。我们了解了天的广阔无艮,地的厚重博大,才能心怀敬畏,上善如水。既不过度膨胀,坐井观天;也不过度卑微,鼠目寸光,画地为牢。
  
 读书可以明智,读书可以大开眼见,读书可以以史为鉴,读书可以陶怡情操……
  
 “爱书吧,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。"